01 08 2024

《堂号,姓氏族系的文化标识》

        一个家族,从村落聚居,到区域分布形成族系,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氏族文化也应之而生。千百年血脉延续不断,家族文化也逐渐丰富完善,体现了血缘亲情的稳固与伟大。堂号,作为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谱牒传承和族系识别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。

        那么,什么是堂号呢?这得先从宗祠说起。同一支系或同一区域的族人,为了祭祀自己的祖先、便于举行宗族活动,往往会在发祥地或公认的地点建立一个公共场所,由于里面供奉着祖宗的雕像和牌位,所以便称之为宗祠。宗祠俗称祠堂,祠堂作为一个宗族的标志性建筑,为了区别于其它姓氏或家族,就得有个表明家族身份的名称,这个名称就是该族的堂号。堂号是一个家族的共同徽号,用以表明家族的来源、区分族属和支派,堂号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象征,以此弘扬祖德、敦宗睦族。‌

        堂号的命名是有讲究的,既要突出本族系的特点,又要表明族系身份,不能有歧义和让人误解。取名的方式也多种多样,归纳起来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:一是以祥瑞文字或勉励后代的文字来命名,如“‌余庆堂”、“‌务本堂”等;二是以本姓氏的发祥地或发家之地来命名,如“‌陇西堂”、“‌天水堂”等;三是以具有教育意义的家族故事来命名,如“‌四知堂”,来源于东汉杨震拒绝贿赂的故事,告诫子孙恪守廉洁;四是以祖先名号或功业来命名,如“世忠堂”,是纪念我新安程氏十四世祖灵洗公谥号“忠壮”。

        堂号除了镌刻或书写在祠堂的门楼匾额上供人们分辨姓氏族系外,还作为一种族系标识印制在族谱上,既是作为族系文化传承,也让收藏查阅者一目了然。此外,在同族人际交流上也用于自报家门,报出堂号就相当于告知了族系派别。

        程氏五林支系,作为古兴国州属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庞大支系,从当年(北宋年间)汪氏太婆携五子到江南永兴避乱,后各择一林卜居落业,千余年来不断繁衍迁徙,裔孙已播及鄂赣渝川豫陕云贵多地。据宗谱文献记载,凡五林之祠奉泽公为开山始祖,以“重本”为堂号,体现了五林人敬宗孝祖、不忘根源的意志。

 (共和甲辰年泽公三十一世孙正辉撰)

延伸阅读
  1. 程氏北祠首次分修宗谱序
  2. 鄂冶下湾庄外迁渊源录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