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 10 2024

张家梁,相传很早以前是张姓人居住的村庄。早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,我程氏鑑公的子孙取而代之,定居于此。她坐落于朝阳河南岸,东接三斗屋,南倚兀鹰崖,西连邓山庄,北至木鱼山。是一个山清水秀,人杰地灵的小村庄。

鑑公,乃廷富公第五代孙显相公之长子。生四子,长子生卒未详。三子国淳公之裔孙迁往黄石太子镇的程射皇,本县三溪镇的蜡烛山、程方赤、官厅等地。那里的房亲各自生息发展,繁荣昌盛,历代名人辈出。据阳新县志和《程氏宗谱》记载,清朝乾隆年间,程方赤的应遇、英铭和才濂祖孙三人皆为知县。应遇任四川顺庆府鄰水县知县,英铭是乾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,亦任四川顺庆府鄰水县知县,英铭之子才濂为山东菏泽县知县又任山东成武县知县可谓是“一家三知县,望重声名远”。另外,建也是朝廷命官。他们为感谢祖恩祖德,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年代,跋山涉水来到老家张家梁祭祖,并且在国淳公的墓前竖起了功德牌坊(俗称桅子)。有几块残存的石柱石板,直到1966年的“文革”期间“破四旧”时才被毁掉。那里的房亲为纪念这段荣耀历史,在程方赤庄不远处建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厦,名之曰“官厅”。官厅庄因此而得名。而现在,蜡烛山庄的用文用武用斌兄弟也算光耀门楣了。用文武汉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现任湖北省副省长;用武原任崇阳县长,现任咸宁市政法委书记;用斌原任阳新财政局副局长、现任阳新县委办公室主任可谓是“一家三兄弟,任职省地县”。

鑑公四子国谆公之裔孙,据谱牒不完全记载,大多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迁往本省的英山县、竹山县,河南浙川县和陕西安康县等地。

鑑公二子国诚公之裔孙留下守祖,世居张家梁。四百多年来,人民勤劳,衣食无虞;子孙繁衍,人丁兴旺。虽非人才济济,却是书香门第。清嘉庆至道光年间,有才坚、建训和建木三人是凤毛麟角般的太学生。清末民初有梁岐(功)和功煋等七八个书箱担子在外乡教经馆(从事教育工作)。民国时期有柳芳(贤)从事区政府文秘工作。共和国成立后,张家梁人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,把子女读书放在首位。恢复高考制度后,有贤元、贤贞、良明良永等人先后走进了大中专院校的校门;还有贤利、良玉、时育等人通过函授学习,获得了大中专文凭。进入新时代以后,我庄大学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恕不一一列举。诚可谓:“昔有饱学之先达,今多从文之后秀。”“书香门第”不虚也。

多少年来,张家梁人团结进取,奋发图强,与时俱进,开拓创新。用勤劳的双手建成了美好的家园。如今,小楼林立,环境幽雅,村庄面貌日新月异,人民群众安居乐业。成了一个文明之乡,和谐之乡。时人赞之曰:“人有道德礼义,村具伊洛遗风。”

张家梁人又于20042007,重建了鑑公宗堂。三幢正屋,气派堂皇;牌楼高耸雄伟端庄2014年春,有识青年慷慨解囊,而今,装修一新的鑑公宗堂屹立于兴国朝阳,昭示着满门兴旺,世代荣昌!

值此盛世明时,张家梁人正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,不断前进。将会把自己的家乡建成更加文明进步,更加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
 鑑公十三世孙:程良玉

          零零八届程氏五林谱局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零二四届 修订稿

延伸阅读
  1. 追寻程豫公遗迹
  2. 族中翘楚 人生楷模
发表评论